煤炭精细勘探与智能开发全国重点实验室前身是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国家重点实验室,于2006年经科技部批准成立。2023年,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重组的决策部署,整合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中国矿业大学和陕西煤业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优势力量,通过“产-学-研-用”一体化创新体系,重组后更名为煤炭精细勘探与智能开发全国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2024年,实验室依托新疆工程学院建立煤炭精细勘探与智能开发全国重点实验室新疆基地。实验室现有固定资产7亿元、大型仪器设备1583余台件、场地51367平方米。
实验室始终坚持党建引领、党管人才原则,积极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全面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使人才队伍建设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实验室现已形成以院士、长江学者、国家杰青、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国家973、863、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等项目负责人为学术带头人的高水平研究队伍。
实验室共有348人,其中,研究人员292人,管理人员11人,技术人员45人。45岁以下青年人才占比64.4%;女47人,占比13.5%;研究队伍中,有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1人,国家卓越工程师团队1个、国家基金委创新群体2个、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重点领域创新团队”1个、教育部创新团队5个、全国创新争先奖2人、国家级高层次人才14人、国家青年人才12人、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6人、孙越崎能源大奖5人。
实验室坚持围绕“国之大者”开展有组织的科学研究,努力打造基础理论、前沿技术、产业化应用融通发展的创新高地。创新发展透明地质和精细勘探技术,建立完善煤炭智能安全开发理论与技术体系,突破煤炭智能高效分选技术,以黄河流域为重点,创新完善我国煤炭绿色智能采矿与生态修复技术,提高我国煤炭资源开发的精细化、透明化、安全化、低碳化、生态化水平,为保障我国能源安全和实现“双碳”目标战略提供技术支撑。
实验室与国际煤岩与有机岩石学委员会、美国联邦地质调查局、美国伊利诺伊州地质调查所、美国Lawrence Berkeley国家实验室、英国卡迪夫大学、俄罗斯莫斯科大学、捷克查理大学、比利时安特惠普大学、澳大利亚CIRSO、英国诺丁汉大学、波兰西里西亚工业大学、美国伊利诺伊大学、美国加州伯克利大学等学校和机构的学者、专家有着密切的学术交流。并多次成功举办了国际学术会议。
版权所有:Copyright ©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国家重点实验室
E-mail:zhouq8008@163.com